冬季来临,气温骤降,我们的身体面临着新的挑战。在寒冷的环境中,除了感冒和流感等常见疾病外,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但同样严重的健康问题——低温冻伤。这种伤害不仅会给身体带来疼痛和不适,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因此,了解低温冻伤的成因、症状及预防措施,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。让我们一起走进低温冻伤的世界,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其害。
低温冻伤是指遭受低温环境引起身体局部性损伤,或者全身性冻伤、形成皮肤组织冻裂、红肿、严重时组织发生坏死。手部、脚、耳等部位较容易发生冻伤。冻伤分为四个等级:
一级冻伤发生在皮肤表面,一般会有红、肿、热、痒等症状。平时注意保暖,不需治疗,大约一周后便可痊愈。
二级冻伤发生在皮肤更深一层,红、肿、热、痒等会更明显,还会比较疼痛,局部可能有淤血,皮肤呈现紫红色,约2-3周后会结疤。
三级冻伤皮肤的深层组织会受到损伤,这时皮肤上会出现水泡,颜色会发黑,要通过做手术才可以治愈。
四级冻伤会导致肌肉或骨骼损伤,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。
低温不仅对农业、工业生产影响巨大,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构成一定危害。一般表现为冻伤、低体温症、呼吸系统疾病等。除此之外,低温环境下,人体的血管容易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心脏负担加重,容易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.如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。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容易受到影响,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避免低温冻伤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好保暖。大家应重点做好以下防范措施:
1.上下学途中保暖。上下学途中要穿好棉衣、棉鞋,戴好棉帽、手套和口罩,尤其是做好耳朵、手脚和面部的保暖防护措施。
2.室外活动要适度。无论室外娱乐活动或体育锻炼一定要适度、适量,严格控制所处低温环境时长,要做好准备动作和热身运动,要做好手脚、耳朵及运动出汗后的保暖防护。
冻伤的处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对,切莫盲目施救,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。
1.冻伤初期。轻微冻伤的时候,比较多见的部位包括手指、脚趾、耳朵、脸颊等,会出现局部红肿、麻木、刺痛。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,只要待在室内,让皮肤慢慢复温即可,千万不要用热水热敷,要保持清洁,不要发生感染。
2.冻伤中期。发红的皮肤出现蜡白色,有严重的麻木感,会导致神经、肌肉的损伤,需要应用药物治疗。要及时避开寒冷潮湿的环境,这个时候需要全身快速复温,要用温毛巾或暖水袋对皮肤进行热敷,可以洗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浸泡四肢,但使用的水温应在37℃-40℃左右,切不可超过40℃,这样可以迅速地恢复身体的血液循环,让身体得到温暖,防止冻伤且避免烫伤。
3.严重冻伤。如果是严重的冻伤,皮肤出现化脓、感染等情况,要及时到医院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