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冶刺绣点亮暑期实践 · 非遗传承永不止步 | 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承艺焕彩”实践团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纪实

时间:2024-08-30来源:

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。为进一步弘扬荆楚优秀传统文化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坚定中华文化自信,武汉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承艺焕彩”团队前往湖北省黄石市刘小红刺绣艺术馆开展了一场“行走的思政课——传承非遗技艺,焕新大冶绣绩”主题实践活动。


图片


“承艺焕彩”团队


大冶刺绣,作为荆楚刺绣文化的组成部分,传承于鄂东南地区,是湖北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身为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刘小红,从12岁开始便跟着奶奶学习刺绣。针线起落间,已是技艺卓群。2016年,刘小红亲自设计并主绣的作品《星云之梦》跟随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,这是中国首次将非遗刺绣作品镶嵌在太空舱内跟人类一起进入太空,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非遗的魅力。


图片


《星云之梦》


团队成员在参观艺术馆时,被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所震撼、所感动,它们或挂于墙上,或铺展于案,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心独运和深厚技艺。通过欣赏和交流,团队成员了解到,大冶刺绣以汉绣为基础,吸收南北诸家刺绣所长,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审美,独创出“巢针绣”“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”等数种绣法,使其作品更加立体、生动。


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冶刺绣技艺的魅力,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大冶刺绣的制作过程。团队负责人吕家瑞表示:“制作绣品是一种艺术的享受,不仅深刻体会到了‘慢工出细活’的道理,也学会了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。”


图片


团队成员体验刺绣过程

近年来,为开辟大冶刺绣“非遗+产业”的乡村振兴新路径,刘小红在大冶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开办手工技能培训学校,传承学徒上千,带动居家灵活就业人员万余人。刘小红表示:“大冶刺绣文化不是一个人的,也不是一个人能传承下去的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”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殷海霞谈道:“大冶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,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传承和保护的队伍中来。”



图片


团队采访殷海霞老师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,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。”

在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中,团队成员不仅切身感受到了大冶刺绣的精湛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也看到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他们将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,拍摄一部聚焦大冶刺绣传承与创新的纪录片《绣韵·织梦》,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与担当,共同谱写非遗发展新篇章。



© Copyright 2020All Rights Reserved.武汉传媒学院版权所有.{config.webcompany}   鄂ICP备1400624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