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丨第三十一期 : “守护网络安全 · 共筑安全屏障”主题教育

时间:2025-09-18来源:

没有网络安全,就没有国家安全。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,作为武汉传媒学院学子,日常学习创作(如短视频拍摄、新媒体运营、线上课程学习)与网络关联紧密,面临的个人信息泄露、网络诈骗、不良信息干扰等风险更需警惕。



一、什么是网络安全?



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必要措施防范网络攻击、侵入、破坏,保障网络稳定运行及数据完整性、保密性、可用性的能力。对传媒学子而言,网络安全不仅关乎个人账号、财产、信息安全,更与专业创作紧密相关—如避免作品被盗用、防范创作素材泄露、抵制不良信息传播,均是网络安全的重要范畴。



二、传媒学子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




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场景,以下四类风险需重点关注:




(一)个人信息泄露风险



参与线上征稿、短视频比赛时,在非官方平台随意填写学号、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;拍摄作业后,将含个人信息的素材(如宿舍门牌、学生证照片)未经处理直接上传至社交平台;扫码参与“传媒资源分享”“免费插件领取”活动,导致手机号、设备信息被窃取。



(二)网络诈骗风险



轻信“短视频代运营”“流量变现”虚假广告,缴纳高额服务费后失联;在非正规平台交易摄影器材、账号,遭遇“付款不发货”“虚假退款”;收到“校园新媒体补贴”“实习推荐费”等诈骗信息,被诱导转账。



(三)专业创作相关风险



未给原创作品加水印,导致短视频、文案被他人盗用商用;在公共WiFi(如校外咖啡馆、拍摄场地免费WiFi)环境下传输未加密的创作素材,被恶意拦截;下载“破解版”剪辑软件、字体,植入病毒导致设备故障或素材丢失。



(四)不良信息与网络暴力风险



浏览行业资讯时,误触含暴力、色情的弹窗链接;发布创作作品后,因观点分歧遭遇网友言语攻击、恶意举报;参与线上讨论时,被诱导传播不实信息,影响个人及学校声誉。



三、实用网络安全防护措施




(一)个人信息保护:“三不两要”



不随意填写:仅在学校官网、官方合作平台(如教务系统、正规赛事官网)填写敏感信息,非必要不提供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;


不盲目授权:安装剪辑软件、新媒体运营工具时,拒绝“读取通讯录”“获取位置”等非必要权限;


不泄露细节:上传作品前,用剪辑软件遮挡素材中的个人信息(如马赛克处理门牌、证件);


要设强密码:账号(如创作平台、学习通)采用“字母+数字+特殊符号”组合密码,定期更换;


要备份信息:重要创作素材、个人信息截图加密存储,避免设备丢失后信息泄露。



(二)防范网络诈骗:“三核实一拒绝”



核实平台资质:参与线上征稿、器材交易,优先选择学校推荐平台(如“武传创业孵化中心”合作平台),查看对方营业执照、口碑评价;


核实信息来源:收到“补贴”“获奖”通知,通过官方渠道(如辅导员通知、学校官网公告)二次确认,不点击陌生短信/私信中的链接;


核实交易流程:购买专业设备时,选择“担保交易”,不直接转账给个人;


拒绝高诱惑陷阱:对“低投入高回报”“快速变现”类信息保持警惕,不轻信“一夜涨粉”“付费推流”承诺。



(三)专业创作防护:“三注意”



注意素材加密:传输重要素材用压缩包加密,避免在公共WiFi下传输;


注意软件来源:从官网、学校正版软件平台下载工具,不使用“破解版”,避免侵权及病毒风险;


注意作品确权:原创作品及时申请版权登记,发布时添加“武传学子原创”水印,标注禁止盗用。



(四)应对不良信息与网络暴力:“三主动”



主动过滤:开启浏览器、短视频平台“青少年模式”,屏蔽不良内容;


主动举报:遇网络暴力、不实信息,截图保留证据,向平台举报(如抖音“举报中心”、微信“投诉”功能);


主动求助:若影响正常学习生活,及时告知辅导员、学生工作处。



四、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怎么办?


(一)保留证据



立即截图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侵权作品页面,保存设备故障日志(如病毒查杀报告);



(二)及时止损


账号被盗立即冻结,联系平台客服找回;遭遇诈骗,第一时间拨打110或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举报,冻结银行卡;


(三)寻求帮助


个人信息泄露、作品被盗,可联系校保卫处协助维权;涉及大额诈骗、严重网络暴力,由学校协助对接公安机关处理。



网络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传媒学子专业成长的“护航伞”。希望全体同学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,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日常学习创作,既守护好个人权益,也以专业行动传播网络安全正能量,共同筑牢校园及国家网络安全屏障!

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武汉传媒学院版权所有.   鄂ICP备14006246号